您好,欢迎您访问我们的网站,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!

7*24小时求学热线

010-12345678

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主页 > 在职研究生 > 复试调剂 > >

高考总复习 高考语文复习方法 语文拿高分必备的六个公式_1

时间:2025-09-24 来源: 本站 阅读:

高考总复习 高考语文复习方法 语文拿高分必备的六个公式

  数学、物理有公式众所周知,公式简直就是解题最关键的Key,可是,如果我告诉你,语文也有公式,你会信吗?  问1: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 1、文首:开篇点题;渲染气氛(散文),埋下伏笔(记叙类文章),设置悬念(小说,但上海不会考),为下文作辅垫;总领下文;  2、文中:承上启下;总领下文;总结上文;  3、文末:点明中心(散文);深化主题(记叙类文章文章);照应开头(议论文、记叙类文章文、小说)  问2:修辞手法的作用  从两个方面回答:一是它本身的作用,二是结合句子语境。  1、比喻、拟人:生动形象;答题格式:生动形象地写出了+对象+特性。  2、排比:有气势、加强语气、一气呵成等;答题格式:强调了+对象+特性  3、设问: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;答题格式:引起读者对+对象+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:强调,加强语气等;  4、对比:强调了……突出了……  5、反复:强调了……加强语气  问3:句子含义的解答  这样的题目,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、对比、借代、象征等表现方法。答题时,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,再疏通句子,就可以了。  问4: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?  动词:不行 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…  形容词:不行 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…  副词(如都,大都,非常只有等):不行 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……的情况(表程度,表限制,表时间,表范围等),换了后就变成…,与事实不符。  问5: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?  不能。  因为:  (1)与人们认识事物的(由浅入深、由表入里、由现象到本质)规律不一致。  (2)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。  (3)这些词是递进关系,环环相扣,不能互换。  问6:段意的概括归纳  1、记叙类文章:回答清楚(什么时间、什么地点)什么人做什么事。  格式:(时间+地点)+人+事。  2、说明类文章: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,它的特点是什么。  格式:说明(介绍)+说明对象+说明内容(特点)  3、议论类文章: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,作者观点怎样。  格式: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(论证了)+论点

推荐阅读:

2016高考资讯 | 2016艺考 | 2016自主招生 | 2016中国大学排行榜 | 最美校花盘点

1月高考关注:特殊类型招生与港澳高校内地招生

中国校友会网:2016年中国各类型大学排行榜

2016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权威解读(共9科)

25所高校招办解读2016年艺术类专业招生政策

调查称2015年高校毕业生月起薪平均为4187元

武汉大学女神黄灿灿 清纯扮相引人眼球(组图)